互联网架构为什么要做服务化?
一、互联网高可用架构,为什么要服务化?
【服务化之前高可用架构】
在服务化之前,互联网的高可用架构大致是这样一个架构:

(1)用户端是浏览器browser,APP客户端
(2)后端入口是高可用的nginx集群,用于做反向代理
(3)中间核心是高可用的web-server集群,研发工程师主要编码工作就是在这一层
(4)后端存储是高可用的db集群,数据存储在这一层

更典型的,web-server层是通过DAO/ORM等技术来访问数据库的。
可以看到,最初都是没有服务层的,此时架构会碰到一些什么痛点呢?
【架构痛点一:代码到处拷贝】
举一个最常见的业务的例子->用户数据的访问,绝大部分公司都有一个数据库存储用户数据,各个业务都有访问用户数据的需求:

在有用户服务之前,各个业务线都是自己通过DAO写SQL访问user库来存取用户数据,这无形中就导致了代码的拷贝。
【架构痛点二:复杂性扩散】
随着并发量的越来越高,用户数据的访问数据库成了瓶颈,需要加入缓存来降低数据库的读压力,于是架构中引入了缓存,由于没有统一的服务层,各个业务线都需要关注缓存的引入导致的复杂性:

对于用户数据的写请求,所有业务线都要升级代码:
(1)先淘汰cache
(2)再写数据
对于用户数据的读请求,所有业务线也都要升级代码:
(1)先读cache,命中则返回
(2)没命中则读数据库
(3)再把数据放入cache
这个复杂性是典型的“业务无关”的复杂性,业务方需要被迫升级。
随着数据量的越来越大,数据库需要进行水平拆分,于是架构中又引入了分库分表,由于没有统一的服务层,各个业务线都需要关注分库分表的引入导致的复杂性:

这个复杂性也是典型的“业务无关”的复杂性,业务方需要被迫升级。
包括bug的修改,发现一个bug,多个地方都需要修改。
【架构痛点三:库的复用与耦合】
服务化并不是唯一的解决上述两痛点的方法,抽象出统一的“库”是最先容易想到的解决:
(1)代码拷贝
(2)复杂性扩散
的方法。抽象出一个user.so,负责整个用户数据的存取,从而避免代码的拷贝。至于复杂性,也只有user.so这一个地方需要关注了。
解决了旧的问题,会引入新的问题,库的版本维护与业务线之间代码的耦合:
业务线A将user.so由版本1升级至版本2,如果不兼容业务线B的代码,会导致B业务出现问题;
业务线A如果通知了业务线B升级,则是的业务线B会无故做一些“自身业务无关”的升级,非常郁闷。当然,如果各个业务线都是拷贝了一份代码则不存在这个问题。
【架构痛点四:SQL质量得不到保障,业务相互影响】
业务线通过DAO访问数据库:

本质上SQL语句还是各个业务线拼装的,资深的工程师写出高质量的SQL没啥问题,经验没有这么丰富的工程师可能会写出一些低效的SQL,假如业务线A写了一个全表扫描的SQL,导致数据库的CPU100%,影响的不只是一个业务线,而是所有的业务线都会受影响。
【架构痛点五:疯狂的DB耦合】
业务线不至访问user数据,还会结合自己的业务访问自己的数据:

典型的,通过join数据表来实现各自业务线的一些业务逻辑。
这样的话,业务线A的table-user与table-A耦合在了一起,业务线B的table-user与table-B耦合在了一起,业务线C的table-user与table-C耦合在了一起,结果就是:table-user,table-A,table-B,table-C都耦合在了一起。
随着数据量的越来越大,业务线ABC的数据库是无法垂直拆分开的,必须使用一个大库(疯了,一个大库300多个业务表 =_=)。
【架构痛点六:…】
二、服务化解决什么问题?
为了解决上面的诸多问题,互联网高可用分层架构演进的过程中,引入了“服务层”。

以上文中的用户业务为例,引入了user-service,对业务线响应所用用户数据的存取。引入服务层有什么好处,解决什么问题呢?
【好处一:调用方爽】
有服务层之前:业务方访问用户数据,需要通过DAO拼装SQL访问
有服务层之后:业务方通过RPC访问用户数据,就像调用一个本地函数一样,非常之爽
User = UserService::GetUserById(uid);
传入一个uid,得到一个User实体,就像调用本地函数一样,不需要关心序列化,网络传输,后端执行,网络传输,范序列化等复杂性。
【好处二:复用性,防止代码拷贝】
这个不展开叙述,所有user数据的存取,都通过user-service来进行,代码只此一份,不存在拷贝。
升级一处升级,bug修改一处修改。
【好处三:专注性,屏蔽底层复杂度】

在没有服务层之前,所有业务线都需要关注缓存、分库分表这些细节。

在有了服务层之后,只有服务层需要专注关注底层的复杂性了,向上游屏蔽了细节。
【好处四:SQL质量得到保障】

原来是业务向上游直接拼接SQL访问数据库。

有了服务层之后,所有的SQL都是服务层提供的,业务线不能再为所欲为了。底层服务对于稳定性的要求更好的话,可以由更资深的工程师维护,而不是像原来SQL难以收口,难以控制。
【好处五:数据库解耦】

原来各个业务的数据库都混在一个大库里,相互join,难以拆分。

服务化之后,底层的数据库被隔离开了,可以很方便的拆分出来,进行扩容。
【好处六:提供有限接口,无限性能】
在服务化之前,各业务线上游想怎么操纵数据库都行,遇到了性能瓶颈,各业务线容易扯皮,相互推诿。
服务化之后,服务只提供有限的通用接口,理论上服务集群能够提供无限性能,性能出现瓶颈,服务层一处集中优化。
【好处七:…】
三、其他
服务化的其他好处,以及带来的问题,欢迎大家畅所欲言,我下期再来补充。
下期和大伙聊聊怎么“微”才是“微服务”,以及服务化的常见实践。
更多建议: